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汇编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题记
她,一个清清婉婉的女子。她如同那静静潭水中的一枝白莲,高傲地立在水中,不为那飞鸟,泛起一丝涟漪。她静静地看那夕阳斜下,不为那逝去的红光,流下一滴眼泪。她只是默默回忆,自己曾走过的路。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童年的生活富足而幸福,在父辈的文学熏陶下慢慢成长,她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贪婪地享受着那无限美好的春光,醉心地畅游在文学海洋之中。懵懂的青春、美丽的年华、清新的诗词,滋润着这个女孩稚嫩的心灵。而此时她的笔下的词句,清新的如同一阵微风,拂去了尘世中的尔虞我诈,那般纯洁,那般干净。偶尔会充斥着少女小小的心思,从中,仿佛还能听到她清脆的笑声。那诗句,更让人想起那个娇憨的女孩在透过绿叶的细细碎碎的阳光的照射下,谈吐着她所爱的言语,玩弄着指缝间的阳光,生活的是那样的快乐。
那年,她十八岁,怀着对感情的向往,她嫁给了同样醉心于文学的赵明诚。美丽的红晕浮在少女的脸上,映衬着她美丽的脸庞,一切都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悄悄地绽放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一同写词创曲,共同沉迷于那文学世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一首《醉花阴》,把李清照此时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花朵正在怒放,艳丽到倾国倾城,她的生活正一帆风顺。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去世,出于各种原因,她改嫁给了张汝舟,可是一切却不像她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张汝舟的自私与贪婪,让她彻底看明了人情冷暖。最终他只留给了她一段并不美丽的梦。随即宋朝的衰败,金的入侵,让这个柔弱的女子满腹愁绪,她不知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只是用一首首激昂豪迈而又难掩凄凉悲怆的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爱国之情。她坚信,她能用文字来唤醒那些麻木的人们,让他们站起来去保卫祖国。一次一次的失败,叫她又彻彻底底地懂了着宋王朝的不可救药。最终,她还是怀着对宋王朝的无限愤恨,结束了这场轰轰烈烈却又只是徒劳的斗争。国家的衰败,令她这朵美艳的花一点点地走向枯萎,让她的美丽一点点的消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此雄壮的诗句,让人感叹:一个那个年代的女子,却心系国家之安危,这是何等的深明大义。
令我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对正义的理解,她的行为举止让她在那个鄙俗的年代备受争议,她就这样处在风暴的中心。“凄凄惨惨戚戚”,一首词,已经没有了当年那种透着青涩的甜蜜,只是那样的苦,那样的愁,那样的凄凉。她对昏庸的朝廷已经没有了期望,对生活毫无信心,她只是用那些曾经记录了她的欢笑和泪水的诗词来逃避自己内心的痛苦。一朵鲜花,纵使最初开得多么绚烂张扬,终究还是难逃凋零的命运。1155年的春天再也不像她十八岁时那样可爱了,七十二岁的李清照郁郁而终。
我是多么的仰慕她的诗词,从那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她的心思。她的少女时代的词风清秀婉约,宛如那白中透粉的桃花;成年后则淡雅成熟,让人想起那素雅的菊;随着命运的变迁又叫悲凉的风沙淹没了她。李清照的词与她的生命紧紧相连,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的感情和生活都融入了这浓浓的墨香中,又把那墨香溶入了自己血液中。让人遐想,从那词句中又似乎能够看到她在哭、在笑、在愁。她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诗词上,把对人生的理解、对国家的热爱、对那昏庸的君主的愤恨都写进了诗里。
我觉得,李清照就如那一朵花,初放是羞涩得惹人怜爱;怒放时开得很美、很张扬、很艳丽;然而却在凋零的愁苦中无声的化作泥土,留下地只是一缕淡淡的花香。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2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看了霍去病传之后,我不禁遥想他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西汉王朝著名的抗击匈奴将军,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少年军事将军。在18岁到24岁的短短几年中,他先后6次参加大规模征讨匈奴的战争,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而他一段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正式发起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年仅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出征,汉武帝封他为“骠姚校尉”,挑选了800名精锐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800骑兵,远离大部队数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奔袭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对匈奴首脑发起闪电般的袭击,杀敌20xx多人,其中包括多名匈奴贵族。汉武帝知道后大喜过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霍去病的首战就以骄人的战果向世人宣布,一位少年将军横空出世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又成功指挥了河西之战。河西即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一带,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当时一直被匈奴侵占。汉武帝想与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河西战役。在河西一战中,霍去病指挥数万骑兵迂回数千里,消灭了数万匈奴,匈奴浑邪王投降,霍去病成功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之路。
河西之战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力量。匈奴人悲哀地唱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在他们眼里,年仅20岁的霍去病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少年战神,有霍去病在,他们就不可能和汉抗衡。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为了奖励霍去病的军功,在长安为他建了一座豪华的住宅。而霍去病却铿锵豪迈地回答:“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霍去病毫无争议的成为了汉军的主帅。在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对匈奴左贤王部进行攻击,在消灭匈奴7万多人后,在匈奴人的狼居胥山上建立起高坛举行祭天封礼庆祝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尔加湖,才凯旋回朝。被汉武帝拜为大司马一职。这时的霍去病年仅22岁。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不幸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
我喜欢霍去病,是因为他为国忘家的精神。霍去病的姨母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卫青,家世显赫,但他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而是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弱冠之年的霍去病短短八个字震撼人心。
我喜欢霍去病,是因为他有勇有谋的能力。汉武帝 ……此处隐藏11585个字……不犹豫的选择了蜀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长,我的态度也随着变了,我又开始喜欢魏国,虽然魏国的国主曹操有时比较坏,但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个乱世枭雄。 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既狡猾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看曹操,不能盲人摸象只看一面,而要全面地去评价他,了解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这个人在大家的眼里,都认为是一个大坏人。可我不怎么认为,曹操是一个十分有谋略的人: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少帝之弟刘协,卓入城不久便改立为献帝京城。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
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曹操在此显出了人人叹服技能,中平六年(189),董卓既专朝政,拉拢士人为己所用,乃表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将尉。曹操素有大志,知董卓倒行逆施,不足以成事,遂不受职,变易姓名,从小道逃归乡里。这虽然没成功但让人人都佩服。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
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曹操过人的才略了,在当时的社会面前,也只有曹操这样有大志的人才可以干出这种事啊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
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乘势东伐孙权。但孙权的智谋岂是刘琮之流可比得上的。这显出了曹操的大志,有首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易中天先生说到他是时,说他是一个可爱的奸雄。可爱?曹操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在一个人人都讲假话的年代里,他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曹操的智慧实在让人佩服,在假话连篇的年代中,实话具有雄辩的力量,是打败假话的最好的武器。 在他眼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便是他的真实写照。 对于曹操,易中天先生对他还有这样一个评价: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归责于自己。这样大度的人,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赞赏的! 我喜欢曹操,是喜欢他的大度,大志,大勇,他会是我奋斗的目标,我要向他学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2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有抱负的实现、有自我的不断超越的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生于155年7月18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逝于220年3月15日,是十分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著名的诗词有《观沧海》,《龟虽寿》。
曹操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着《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着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再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奸诈的象征,就是我们说的奸雄,实际上,他是一个极有抱负心的人,曹操晚年时期所作的诗《龟虽寿》阐述了曹操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曹操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曹操一生的重大事件有很多,比如: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三战徐州、官渡之战等等,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赤壁之战:话说赤壁之上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山,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述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看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曹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见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某在水上颇熟,原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起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炎涨天。二十只火船,装入水寨,操寨中船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小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操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哪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在文章的最后,来欣赏一首曹操的《短歌行》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